凯时国际注册登录
联系电话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 话:
  • 手 机:
  • 联 系人:
  • 邮 编:
  • 地 址:
【老城记忆】馆陶路——百年金融街商行聚集地
发布时间:2024-06-07 14:33

  馆陶路位于馆陶路历史文化街区内,地处市南区和市北区交界的腹地,馆陶路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建设于德租时期至民国时期,是青岛近代港口贸易发展最早的区域,最初作为城市向北延伸的商业中心、日本侨民生活区,后逐步形成以各国银行公司为主的金融贸易聚集区。区域内建筑多为西式风格的建筑,因此也曾被冠以“德国风情街”。

  馆陶路最初建设于1899年,由德国人建造,因为靠近胶海关、后海码头和大港火车站,德国驻胶澳市政当局将此规划为“洋行区”,各国的许多驻青机构最初也是先在这里涉足,初步形成商贸区雏形。

  德租时期后期,随着胶济铁路和大港的建成,德国人以馆陶路为南北向主轴,规划了“港口区”,并建成了区内的路网体系。

  但随着德国战败,日本取代德国占据青岛。日据时期下的馆陶路延续德租时期的城市建设理念,充分利用“港口区”所形成的路网格局,发挥港城联动发展的优势,在港口区获得了快速发展。

  到日据时期末期,馆陶路、堂邑路相继有世界各国的银行、轮船公司、贸易公司入驻馆陶路。日本人给馆陶路起名为"叶樱町",来自多个国家的几十家外国企业在馆陶路历史街区中开设了分支机构和办事处,馆陶路汇聚了排名世界前列的一些银行和当时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被称作青岛的“华尔街”、“外滩”,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区的出口转口贸易,商行云集,贸易繁盛。

  20世纪80年代后,青岛港区西移、城市政治经济中心东迁,让馆陶路街区失去往日区位价值,金融和商贸功能发展受限而逐渐沉寂。近年来,城市推进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和活化历史资源,实施街区复兴计划,利用馆陶路两侧的历史建筑为街区的最重要的特点,将其打造成为“德国风情一条街”。

  在德租和日据期间,馆陶路有着重要的商业地位,因此在馆陶路内建设了大量的德式建筑和日式建筑,高耸的罗马柱、欧式的浮雕纹路,这些都是殖民地过后的产物。馆陶路是青岛早期殖民地的集中体现,物质层面上,里面汇聚了典型的德式日式众多建筑,精神层面上,馆陶路汇聚了当时各国领先的金融产业。

  馆陶路沿街两边的建筑多为德式风格的建筑,被称为“德国风情街”。其中最著名的是馆陶路上的青岛取引所,是亚洲最大的交易所,界区内金融商业类建筑林立,包括日本的正金银行、三菱洋行、三井洋行、朝鲜银行、正隆银行,英国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渣打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法国的万国储蓄会丹麦的丹麦洋行等。

  馆陶路1号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青岛分行旧址,是一座欧式建筑,建于1919年7月,占地面积约47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由8根方形花岗岩壁柱和凸檐金字塔型山花,建筑上部大厅高5.5米,厅内有方型藻井。二层的正金大楼整体呈长方形,同时建有阁楼和地下室。现为青岛银行。

  馆陶路2号是英国麦加利银行青岛分行旧址,香港译作“渣打银行”。该建筑平面采用梯形布局,地下一层,地上两层,顶部为折坡式屋面,含阁楼层,开矩形老虎窗。整栋建筑规矩严谨,砖石木结构,折中主义风格。两层的正方形建筑如今依然保存完好。整体看上去像一座四层建筑。

  3号是三菱洋行旧址,建于1918年,占地面积4825.3平方米,建筑面积2236平米,主入口面向西侧,建筑三段式特征明显。八根巨大的爱奥尼克石柱贯通上下层,柱础直抵基座上一层平台,柱头直顶上方厚重的檐部,建筑用花岗石砌筑,雄壮坚固。以前是日本三菱商事会社青岛支店营业大楼。现为中信实业银行青岛分行。

  馆陶路5号与吴淞路交口处,是英国汇丰银行青岛分行旧址,该建筑1913年设计,1917年建成并迁入办公。占地6180.03平方米,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石木结构平面呈L形,主要立面在西、南两侧,一层为大窗,二层对应三个窄窗,以求立面的变化。三层为阁楼,罩有老虎窗的孟莎式屋顶,具有德式风格。

  12号是朝鲜银行青岛支店旧址,建于1932年6月。日本建筑师三井幸次郎设计,占地1653.34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矩形平面,高二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图受美国当时的现代牌影响,但整体建筑还是日本味很浓的和洋式风格。

  馆陶路13号是齐燕会馆,1901年,青岛总商会会长祥泰号经理傅炳昭,成立了山东会馆,后又与河北人士联合,1902年成立了齐燕会馆。会馆成为当时青岛最大的中国人使用的会堂,东门设在陵县路上,门前有一处广场,可容纳万人集会。青岛解放后,会馆旧址由海军部队使用。

  说起齐燕会馆,就不得不提起清末民初的著名书法家王垿。王垿为山东莱阳人,是清末民初颇有影响力的官员、书法家、诗人。他喜为善举,与善最乐,来青后成立了莱阳同乡会,救济同乡。捐款修建了齐燕会馆,日渐成为山东京官领袖。后又捐建了会馆的戏楼,并亲题楹联。其亲家为清末名臣刘廷琛,刘廷琛亲自出手,为齐燕会馆题词“齐鲁为礼义,文物所宗,谁使海邦同被化;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我来田岛问英雄。”为会馆增光添彩。

  馆陶路22号是青岛取引所旧址,始建于1920年,1925年正式投入使用,是全市乃至全国著称的建筑。“取引所”是日文中的汉字,意思是“证券物品交易所”。在旧中国,“青岛取引所”是全国建筑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日本投降后,证券交易所成为青岛警备司令部。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取引所旧址长期作为北海舰队文工团,活跃了大量文艺人才,冰河、智树春等艺术家在此创作了《金山似的小山》等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

  在1910年,青岛最早的汽车站建成——馆陶路汽车站。青岛第一条公共交通线路由德国人理查德经营的理查德商号开通运营。这是青岛交通业发展的起源,由此以后,青岛汽车运输业在全国率先推广。交通便利,港口发达的区位优势为馆陶路街区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这里现在是道路交通博物馆,还是国家三A景区,也是青岛国防教育基地。

  红瓦黄墙,这些老建筑静静地矗立在馆陶路百余年,和煦的阳光透过树叶,穿过时间,如百年前一样在馆陶路的老建筑上投下斑驳光影。

  百年前的馆陶路上,上演这波谲云诡的商战故事,如今的它不复当年的喧嚣繁华,一身静谧地期待着我们再次踏足,感受它传奇的故事和历史的痕迹。

Copyright 2017 凯时国际注册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